首頁新聞中心 > 媒體聚焦
 首  頁 關于我們 新聞中心 社會責任 黨的建設 在線服務 信息公開
 
 
  【山西日報】山西電力:向綠向新加速跑
  
作者: 趙亞男-國網山西融媒體中心    發布時間: 2024-06-05  

近日,國網山西超高壓輸電公司運維人員在陽泉盂縣對±800千伏雁淮特高壓直流輸電線路進行精準巡視,保障山西新能源消納安全穩定。杜衡攝

鐵塔向云端,銀線架南北。初夏時節,晉北朔州,雁門關—淮安±800千伏特高壓直流輸電線路,正將強勁的電流從山西能源基地輸送到華東負荷中心。這項特高壓輸電工程是國家“西電東送”能源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。

山西之重,在乎能源。作為我國重要的能源基地,我省在保障國家能源供應安全、支撐經濟持續增長中具有不可替代的戰略地位。2023年,山西能源保供五項指標全國第一,全國九大煤電基地,山西占3個。著眼高質量發展目標,近年來,全省在能源供給、能源消費上大做綠色文章;在能源體制改革方面,電力市場化建設如火如荼,山西電力現貨市場成為國內首個正式運行的電力現貨市場。2023年,我省外送電量再創歷史新高,達到1576億千瓦時,同比增長7.67%,保障23個省區市電力供應。

能源供給

增加“含綠量” 提升“含金量”

“煤從空中走,電向遠方去。”近年來,山西立足能源資源稟賦和電力外送新形勢,積極推進跨省跨區輸電通道和電力外送基地建設,不斷將能源革命綜合改革試點向縱深推進。

圍繞打造山西電力外送基地、加快特高壓外送通道、“西電東送”通道調整等重點工程建設,促進山西電力資源在更大范圍內優化配置。放眼三晉,山西電網外送通道由2013年的“一交+12回500千伏”,提升至“三交一直特高壓”,成為連接華北、華東、華中三大區域電網,外送能力提升至3062萬千瓦。

積極與江蘇、河北、浙江等省份溝通,擴展外送電渠道。在滿足省內電力需求前提下,通過調整電網運行方式、增加平谷段外送電力等措施,最大限度向受電省份提供電力電量支持。積極參與省間現貨市場建設,加快融入全國統一電力市場。優化外送電交易曲線和價格機制,促成雁淮直流省級政府層面長協簽訂,提高配套電源利用小時。外送電量從2013年的793億千瓦時增長至2023年的1576億千瓦時,增長99%,外送電量占總發電量比重由30%增長至35%,晉電外送省份擴大至23個。

大同新能源資源豐富,風電和光伏規劃容量充足,隨著大同采煤沉陷區光伏發電基地一期100萬千瓦發電項目等重點項目實施,也帶來新能源上網消納難題。國網山西電力加快推進500千伏丁崖站一期工程建設,2022年7月投產后新增了上網容量2000兆伏安,將大同光伏及其他新能源所發電力匯集后送至省內其他地區,實現在更大范圍內的消納配置。

“十四五”以來,山西省風光新能源裝機容量年均增速達14.98%。截至2024年初,全省風光新能源裝機容量突破5000萬千瓦,達到5093萬千瓦,占全省電力總裝機容量的38.18%。

國網山西電力加快步伐布局新能源匯集站,“十四五”期間規劃建設12座500千伏和4座220千伏新能源匯集站,提升新能源接網能力。加強新能源消納技術研究。研發強對流天氣風電精準預測模型,預測準確率達91.5%。此外,發揮電力市場促進消納作用,在晉電外送中不斷提升新能源電力占比。發揮市場調節和電價引導作用,保障清潔能源優先出清、優先安排發電空間。積極推動儲能、抽蓄、虛擬電廠等新型主體參與市場,助力新能源消納。

2023年,山西全年外送電量中,新能源外送電量95.86億千瓦時,同比增長14.95%。目前,山西新能源利用率持續保持在97%以上。

能源消費

降低“含碳量” 提升“含新量”

高溫熔煉、造型、分揀、砂處理、制芯……5月16日,在山西龍成瑪鋼有限公司鑄造車間,一條生產五金配件的生產線正在運轉。不遠處的監控室里,技術員們正在對每一個環節的數據進行監控,整個生產線有條不紊,協同高效。與傳統的沖天爐相比,升級改造后的電頻爐可以節省15%的電能,澆筑效率提高了50%。

目前,山西太谷擁有各類瑪鋼企業112家,2023年太谷瑪鋼企業的用電量達27.03億千瓦時,占太谷區用電量的81.56%。整個太谷區瑪鋼企業電頻爐代替沖天爐以后,每年可為該區減少5000余噸標煤消耗,減少二氧化碳排放1.8萬余噸,減少二氧化硫、煙及粉塵排放50%以上。

近年來,我省在金屬加工、鑄造、陶瓷、微晶玻璃等產業集聚區大力推廣電鍋爐、電窯爐,重點完成晉中地區太谷區瑪鋼廠100余戶、平遙縣鑄造廠30戶、祁縣玻璃廠27戶電能替代,晉中市電能替代電量累計達35.79億千瓦時,其中太谷瑪鋼28.72億千瓦時、祁縣玻璃3.59億千瓦時、平遙鑄造3.48億千瓦時。

日前,山西首座“光儲超充”一體化智能充電站樊莊充電站在大同市投入使用,可滿足50輛新能源汽車同時充電,最快充電速度達一秒鐘一公里。該充電站集大功率超充、光伏發電、儲能于一體,可在確保自身穩定運行的同時與公共電網進行互動,實現電能的雙向流動,提升整個電力系統的靈活性和穩定性。

“五一”期間,國網山西電力充電電量實現226.5萬千瓦時,同比提升35.1%,其中高速公路電動汽車充電電量達82.13萬千瓦時,同比增長153.7%,均創歷史新高,再一次實現了無事故、無投訴、無輿情“三零目標”。

截至2023年底,電動汽車公司運營充換電站506座、充電樁2913根,服務新能源車主150多萬。2023年國網電動汽車山西公司全口徑累計充電量達到1.02億千瓦時,同比增長47.3%,年充電電量創歷史新高,充電服務能力、安全保障能力、智能化運維水平顯著提升,為省內電動汽車綠色出行提供了有力支撐。

體制改革

電力市場化建設如火如荼

目前,山西建立起空間上覆蓋省間和省內,時間上跨越中長期和現貨,品種上包括電能量、輔助服務、合同等交易品種的電力市場體系。2023年,晉電外送省份增至23個,電力交易工作量大大增加。

為提升中長期交易組織效率,國網山西電力基于電力交易平臺開發應用智能交易模塊,嵌入中長期電力交易序列創建規則、合同校驗規則、信息發布標準化模板等,通過數字化建模實現交易序列創建、交易出清、合同生成、合同校驗、數據交互、信息發布等23項中長期交易環節“一鍵順控”。解決中長期交易海量增加、人工操作效率較低等問題,同時提升了交易組織的合規性。

自2023年12月山西電力中長期交易自動化管控模式全面推行以來,截至今年3月底,累計完成交易300余筆,平均交易操作時長由60分鐘縮短至15分鐘,為電力市場化改革從建設到運營轉型發展提供了堅實支撐。

中長期分時段交易機制作為典型經驗在全國推廣。省內直接交易電量由2013年的15.59億千瓦時增長至2023年的1779.2億千瓦時,年均增長率60.6%,中長期覆蓋實際用電量比重超90%。

山西電力現貨市場成為國內首個正式運行的電力現貨市場。山西是我國首批電力現貨市場試點省份,自2018年12月27日試運行以來,先后經過7次結算試運行,實現32個月長周期不間斷連續運行,經歷各種供需情況和不同場景的檢驗,運行平穩有序,于2023年12月22日率先轉入正式運行。通過現貨價格信號引導發電企業頂峰保供、用戶削峰填谷,促進高效低成本機組多發電、高成本機組少發電,實現電力供應總成本降低。2023年大容量60萬千瓦及以上機組平均利用小時高于全省平均約777小時。

優化完善電力市場運行機制。推動山西電力市場規則體系滾動修訂至V14.0版,成為國內首個以規范性文件印發的市場規則體系,保障山西電力市場健康有序運營。推動中長期市場由連續運營逐步向連續交易轉變,新能源、用戶側以“報量報價”形式參與現貨市場,通過價格信號引導優化用電行為。健全輔助服務市場機制,一次調頻、正備用輔助服務市場率先啟動試運行。

建設完善電力市場服務平臺。建成電力市場全景監測平臺,實現電網運行、市場交易、用戶計量、電費結算數據的實時貫通,全方位、多維度監測市場運行狀態。全國首批建成電商化零售平臺,打破傳統零售交易中售電公司主導地位,有效促進上下游價格傳導。上線“e-交易”App,為用戶提供注冊入市到自主交易“一站式”服務,實現電力批發與零售市場信息“掌上閱、隨時閱”。

(2024年5月30日 《山西日報》 5版)


久久精品嫩草影院免费看,久久精品导航,美国十次精品网址导航,seba51久久精品